•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资质荣誉
  • 人才招聘
  • 新闻中心
  • 产品中心
  • 成功案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资质荣誉
  • 人才招聘
  • 新闻中心
  • 产品中心
  • 成功案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产品中心

  • 房屋监理
  • 市政监理

联系信息/contact us

mile体育下载
地址:浙江省嘉兴市东升西路1700号科技京城14楼
电话:0573-82084170 / 82079070
传真:0573-82084170
邮箱:44022019@qq.com

市政监理

首页 > 产品中心 > 市政监理
mile体育下载:规划年会 专题会议十六 : 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推进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
作者:市政监理日期:2025-09-08 11:16:36来源:mile体育下载
米乐体育足球下载:

  202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于8月29-31日在沈阳召开。期间,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以下简称“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专业委员会和工程规划专业委员会联合承办的专题会议十六于8月29日下午成功举行。本次会议以“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推进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为主题,由2个特邀报告,11篇入选论文宣读和委员专家点评互动环节构成。学者们从我国面临的严峻灾害形势、韧性城市发展、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等方面,分享了不一样的区域和不同城市增强韧性城市和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的经验和方法。

  “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推进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专题会议由学会工程规划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教授主持,会议邀请学会副监事长、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教授,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专业委员会委员、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邹亮教授级高工分享了两场精彩的特邀主题报告,来自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苏州科技大学、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深圳大学、沈阳建筑大学等单位的11位宣读人汇报了入选论文。

  学会工程规划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尹稚教授首先从近几年我国北方极端暴雨频发及导致非常严重损失的视角出发,介绍了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海河“25·7”流域性特大洪水的降雨特征和灾害情况,在区分2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之后强降雨与城市不同尺度空间的应对关系基础上,分析了降雨规律与洪涝灾害之间的关联,指出

  。尹稚教授总结了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排水问题和策略,提出包括源头减排、管网排水、内河(箱涵)排涝、区域河道行洪以及应急管理的面向新形势的洪涝防控体系,指出城市防洪排涝需要完善从源头到末端的、上下游耦合协同的防洪排涝体系,逐步强化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同时特别强调

  。最后,尹稚教授以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涿州灾后重建为例,提出

  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专业委员会委员,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城市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级高工

  邹亮主任从“为何需要建设韧性城市”这样的一个问题出发,从多年城镇化累积的安全风险和自然灾害极端化内外两个角度归纳了当今我国城市面临的安全问题,又从鲁棒性、恢复力与适应性特征角度分析了韧性城市应对这些安全问题的路径。

  的构建是推进韧性城市从理念到建设实施过程中两项重要的工作。报告通过对比国内外多个韧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案例,提出了韧性城市评价体系构建思路。在韧性城市建设实施的阶段,韧性水平的评价应充分运用情景模拟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在构建时应在以往数据统计性指标的基础上考虑不同强度的灾害情景下城市各类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和城市功能恢复能力。韧性城市建设还需将设施建设与社会治理紧密结合,报告提出韧性评估反馈和区域协同等机制建设,以及社区与文化建设对提升城市韧性的重要性。

  范晓东在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我国城市发展步入存量提质阶段,历史城区的文脉价值愈发凸显,通过“活化利用”让历史城区“活”起来是可持续保护的核心路径,而

  。该报告以“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为突破口,聚焦我国国家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历史城区地下空间,通过全面梳理利用现状、深度剖析国内外优秀案例并提炼成功经验,明确发展目标与总体思路,探索历史城区保护与复兴的有效路径。

  ;针对每类地下空间,研究进一步在公共服务、综合交通、市政设施、综合防灾及人防建设等系统层面提出开发利用策略,并从法规规范、政策建议、规划体系、运营融资、监督评估等维度构建实施保障机制,力求实现“分类施策、协同共赢”,为历史城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荣博首先介绍了国际大都市纽约在市政交通基础设施更新方面遇到的问题,结合《北京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城市更新规划)》和《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关于基础设施更新的相关联的内容和要求,分析了北京市市政交通基础设施更新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了当前北京市基础设施更新需要重点推进的几项工作。

  ,整合规划、现状、运维等基础数据,摸清底数,编制基础设施更新近远期规划,从时间、空间和资金安排等方面,加强规划引领,充分的发挥规划的统筹协调作用;二是积极地推进节点管廊和小型管廊的规划建设,应对北京市地下市政管线更新中面临的问题;三是创新基础设施更新的规划设计组织方式,以基础设施更新为契机,通过全过程、多专业、规建管一体化的规划设计组织方式,开展精细化设计,以实现基础设施高质量更新和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目标。

  朱洪宝提出当前城市化加速与土地资源短缺叠加,传统地下空间规划聚焦工程安全与功能布局,难以适配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能源转型与公平发展的复合需求,

  。其宣讲重点解析了二者耦合机理,构建环境-经济-社会三维复合系统理论框架,揭示资源约束与城市更新的双维驱动机制,以及政策-技术-资本的三元协同模型,创新提出多层立体开发路径;同时探讨智能 BIM 与地质大数据融合、碳足迹全生命周期评估、地下ECO自维持等前沿应用;通过对比北美地下廊道生态设计、北欧储能与新能源整合、亚洲商业综合体气候适应性案例,提炼空间效能-环境代价-社会效益三维评价矩阵,并展望数字孪生驱动智慧化、深地空间开发、气候适应性协同等未来趋势。宣讲

  刘星在报告中指出,天津市开展污水资源化利用工作已逾20年,20年来天津市在再生水政策文件出台、区域标准制定、规划编制、设施建设、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等方面均开展了积极探索并取得良好效果。

  报告首先介绍了天津市再生水利用工作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然后立足于新时代新要求和新形势,以及时空统筹不足、传统用户挖掘潜力不大、经济效益不高、现有设施低效利用等近年来发展遇到的“瓶颈”,紧扣再生水具有资源和产品双重属性的特点,将再生水利用放到水资源统筹配置和综合利用的整体情况中进行分析,

  ,通过破解当前困局,深挖利用潜力,为天津市今后污水资源化利用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和有力支撑。最后对未来再生水工作加强京津冀协同联动,强化数智赋能提出展望,推动污水资源化利用迈向更高水平,为城市水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认为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下,新能源转型是城市更新的重要驱动力。本报告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围绕“什么是新能源转型驱动的城市更新?”展开,总结了以新能源转型倒逼城市更新的欧洲趋势,背后隐藏政党推动其形成社会共识,并设计相关机制(资金、政策、组织),使降低能耗成为城市发展动力;然后讨论了“新能源转型驱动的城市更新能成为一个概念吗?”,认为能源转型因为其多层次、多领域的协同效应,能够在物理、经济、社会和生态等维度实现同步推动,因此比其他要素更能全面启动城市更新;最后基于已实施案例归纳了“能源转型驱动型更新”的实践范式。

  付浩在报告中指出,在城市基础设施层面,人防工程具有种类多、外在依附性强、内在关联性强、建设不可逆性等特点,针对当前城市人防工程建设逐步显现出工程结构体系不完善及空间布局不均衡现象,在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窗口时期,如何科学管控人防工程建设,使其更好融入国土空间规划值得深究。

  报告分析了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对人防工程各类设施诉求,根据25类人防工程的特点,构建人防工程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具体实施路径,提出人防工程的“双控”措施。在专项规划层面,要明确对指挥工程、医疗救护工程、防空专业队工程三大类15小类人防工程实施“

  ”,对街道(镇)防空片实施“分片指标控制”,进而传导至具体管控层面详细规划。建议制定人防指标配置研究专篇,专篇在落实专项规划的“空间位置控制”“分片指标控制”的双控要求的基础上,全面扩展至25小类人防工程。“一张蓝图绘到底”明确各类人防工程的空间位置及详细建设规模,规划成果作为审批依据之一,指导地下复杂型基础设施规划实施。

  ,并结合高精度模拟结果详细分析了深圳市热岛强度时空变化。报告说明,改进土地覆盖数据和相应城市冠层参数可明显提升中尺度WRF模式对近地面空气温度的模拟效果,从而

  ;深圳市建成地表和自然地表的热/冷岛效应均较为显著,其中建成地表的热岛强度存在季节性差异,但自然地表冷岛效应的季节性差异不显著;建成地表类型LCZ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热岛效应,以LCZ 1~5最显著;稀疏树林(LCZ B)和水体(LCZ G)在不同季节呈现弱冷岛或无热岛现象,而其他3种自然地表(LCZ A、E和F)整体均呈现冷岛效应;基于LCZ方案的城市热环境改善应对策略除了要考虑城市空间形态的作用,还应着重考虑区域背景气候和局部地理环境(如滨海和山脉)的影响。研究为改善湿热地区热环境,提升城市气候韧性,建设气候适应型城市提供了重要参考。

  。研究借助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动态分析视角,构建包含景观生态、街道网络、街区建筑三个城市要素层、十项洪涝韧性量化指标的动态评估框架,以高密度沿海建设典型地区深圳后海片区为例开展多灾害情景模拟下的韧性评估实证并提出应对极端洪涝的韧性策略。研究指出:

  通过“蓝绿-灰”设施的协同作用构筑洪涝缓冲吸收能力,应对极端灾害需加强城市建成区的海绵网络化改造缓解蓝绿空间吸水压力;街道网络层通过建立多表层交通网络构筑洪涝应急反应能力,在极端灾害情景下需耦合避难场所布局建立区域“生命通道”系统加快疏散效率;街区建筑层强化混合功能和关键服务配套完善自组织性能,在极端灾害情景下需以城市社区为单元整合关键服务设施集中布局加强灾后恢复能力。

  徐林指出,竖向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环境品质、增强城市安全与韧性具备极其重大作用。

  徐林重点阐述了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绿心竖向规划编制及实施的核心内容,包括现状研判、专业协同、体系构建、节点控制与精细提升五个方面。

  ,基于现状调研与多专业规划协同,系统构建了竖向总体布局体系,划定竖向分区并制定相应的管控策略,明确重要节点高程控制要求。在微观实施层面,开展精细化设计,统筹协调道路空间内外各类要素的竖向关系,确保相关工程顺利推进。该规划成果有力支撑了一期工程建设,并为后续项目推进提供了重要依据。其间形成的规划理念、编制方法及管控策略,对北京市建立健全竖向规划与管控体系具备极其重大参考价值。

  在全球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与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正面临日益严峻的水文灾害威胁。该报告聚焦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辽河流域,针对其暴雨洪涝灾害频发、文化遗产保护形势紧迫的现实问题,开展了系统性、精细化的水文灾害风险评估。

  ,综合运用AHP层次分析法、GIS空间分析及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实现了对流域内11151处不可移动文物风险等级的量化识别与空间化表达。评估结果为辽河流域文化遗产水文风险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显著空间分异格局。该报告不仅揭示了自然-社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风险驱动机制,更进一步从城乡规划的空间干预视角,提出了“避灾-防灾-协同”的系统性规划应对策略与跨区域治理框架,旨在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从被动的灾后响应向主动的灾前预防和韧性构建转变,为流域尺度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朱洪宝提出当前全球城镇化加速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叠加,传统财政供给模式面临资金缺口难题,发展中国家年均基建资金缺口达 GDP 的 5%,系统比较国际融资模式对破解约束、提升公共服务效能至关重要。

  报告先从公共产品属性动态演化、财政分权与市场化融资协同、可持续发展目标导向三个维度,解析融资模式底层逻辑。随后聚焦三大区域典型模式:东亚土地证券化(中日韩差异化路径,如中国土地储备专项债、日本土地信托受益凭证)、欧美 PPP(英国 PFI 风险定价矩阵、伦敦伊丽莎白线 地铁全周期成本集成,及 ESG 驱动债券结构变革)、新兴市场市政债券(拉美收益债券、东南亚流动性提升机制、金融工具),并剖析区块链在资金监管、智能合约在收益分配中的创新应用。最后提炼全球多源融资共性规律,针对中国新型城镇化

  ,及主权基金参与的治理框架,为解决基建资金缺口、平衡融资效率与安全提供国际借鉴。

  学会工程规划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专委会委员,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总工

  杨玉奎总工对本专题会议报告进行了点评,他指出规划界近几年对于城市安全韧性与工程规划的研究保持了很高的热度,特别是从以往的理论研究为主转向了各方面的实践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相关的经验。

  。他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十四五”规划的收关年和“十五五”规划的谋划阶段,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攻坚阶段和城市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阶段,在此阶段如何把城市建设的安全韧性融合到“十五五”的规划里面,得到相应的落实,以安全韧性为要求是另一个推动基础设施再升级、再提升的很好的着力点和抓手。供稿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专业委员会、工程规划专业委员会

  把年会手册装进手机里,会议日程、调研路线、最新资讯......随时都能查看!

  想知道202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都发生了什么?有哪些精彩报告?报告内容具体是什么?年会专题地址:

  与此同时,欢迎关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的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号、澎湃政务号、抖音、视频号、新浪微博账号~

  其他年会相关信息,我们将及时通知!童鞋们、盆友们如果有什么样的问题,可以在文末留言交流哦。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属于原本的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会议 第八届全国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年度论坛暨2024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专业委员会年会成功举办

  会议 “第八届全国工程规划年度论坛”暨2024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工程规划专业委员会年会召开

上一篇:蘑菇官网进入下

下一篇:新华报刊-环球

  •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
  • 资质荣誉
  • |
  • 人才招聘
  • |
  • 新闻中心
  • |
  • 产品中心
  • |
  • 成功案例
  • |
  • 联系我们
  • |
  • 网站地图
  • |
地址:浙江省嘉兴市东升西路1700号科技京城14楼  联系电话:0573-82084170 / 82079070  传真:0573-82084170  邮箱:44022019@qq.com
Copyright © 2012-2019 Mile体育APP下载 - 米兰体育与米乐足球平台安装包入口 版权所有     备案号: 浙ICP备190218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