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永平镇鲜食玉米栽培演示基地迎来丰盈。经专业测产,该基地玉米亩产达1.94吨(鲜穗),改写当地鲜食玉米单产纪录,为村庄工业复兴注入微弱动能。
走进演示基地,连片的玉米植株挺立整齐,碧绿苞叶包裹着丰满的玉米棒,空气里起浮着清甜的香气。农户们络绎在田间采收,只见双手翻飞间,箩筐很快便装得满满当当。
“景谷得天独厚的气候特征状况,招引了咱们到这儿展开演示栽培。”云南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钱红雷说,本年2月20日耕种的鲜食玉米,仅用70天然生成长时间就完成高产,亩产打破1.9吨,成品率高达92%。
在永平镇现代农业工业园冷库作业区,新采收的玉米堆积成山。工人们正娴熟地进行去蒂、分拣、装箱等工序。有必要留意一下的是,这支专业队伍中约七成来自玉溪市通海县,他们不只是熟练工,更是鲜食玉米培育栽培的“土专家”。
“鲜食玉米栽培周期短、危险低、收益稳。咱们通海栽培鲜食玉米的农户年均收入多在15万元左右。”来自通海县的柳海英边分拣边介绍,完全不需要过多的忧虑销路,公司不只保底收买,还全程技术指导,我们只管定心种。
据了解,为保证栽培效益,企业立异推出全链条服务形式:派出农技团队实地勘测土地条件,“量身定制”栽培计划;一致垫支农资耕具,下降农户投入本钱;签定每公斤2元的保底收买合同,完全免除后顾之虑。“即便是栽培西瓜、甘蔗等作物的轮作地块,经过深翻整地和土壤改良,相同合适栽培鲜食玉米。”钱红雷弥补道。
作为生鲜商场的“新宠儿”,鲜食玉米对时效性要求极高。为此,企业建立起苛刻的保鲜系统:采收后3小时内有必要入库预冷,继续8小时的冷链处理锁住鲜甜。依托完善的物流网络,日供昆明商场500~800吨,佛山商场1000~2000吨。此外,产品还进入连锁商超,年需求量超5万吨。
据了解,永平镇的成功经验即将在全县推行,依照开展规划,到2025年底,景谷鲜食玉米培育栽培面积将扩至1.2万亩,带动2000余户农户参加,估计完成总产量1.5万吨、总产值6000万元。经过“企业+合作社+农户”形式,构建危险共担、利益同享的联农带农机制,让“黄金作物”真实成为富民工业。
演示基地建造是景谷农业供应侧结构性变革的生动实践。景谷县农业村庄局相关担任这个的人说,下一步,将着力延伸工业链条,打造地舆标志品牌,推进鲜食玉米工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开展,使其成为村庄复兴的新引擎。(适钢、余纪华、周翔宇、邱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