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黑土地迎来丰盈。在黑龙江省绥化市望奎县厢白满族乡正白后头村,海涛小浆果栽培农人专业合作社的加工区里,刚收成回来的鲜食玉米堆得像小山相同,几名女工正利索地剥去包裹玉米的绿皮。
在蒸煮车间,一股玉米独有的甜香迎面扑来。李学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现在的价格,每棒加工后的鲜食玉米能卖1.6到1.8元,去掉各项本钱后,每亩赢利达2000元,这一数字是一般大田玉米赢利的四五倍,本年合作社鲜食玉米培育栽培面积达6000亩,估计这一季鲜食玉米能给合作社带来1200万元的赢利。
“玉米收割后,30分钟内就会抵达车间,第一时刻加工锁鲜,坚持最佳口感。”黑龙江田野食物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停慧介绍,鲜食玉米之所以附加值比一般大田玉米高,就体现在一个“鲜”字上,从地里收割到运进加工车间,时刻一般不超越30分钟,不然口感和滋味都会下降。高温蒸煮15到20分钟后,通过冷却、速冻和分拣包装,这些鲜食玉米就将销往全国各地。
黑龙江田野食物有限公司加工车间里刚刚完结蒸煮的鲜食玉米。新华社记者戴锦镕 摄
想让农产品有高品质,有必要进步标准化程度。在绥化市北林区西长发镇正黄一村,田园蔬菜加工栽培专业合作社采纳阶梯式方法栽培鲜食玉米,依据栽培时刻确认收成时刻,这样能确保鲜食玉米生长期相同,新鲜度相同,外观巨细也更共同。